2025 年 5 月 11 日

損益計算器:10秒算出到底賺錢還賠錢!交易者必備

ChatGPT Image 2025年5月8日 下午02_09_33

算清楚你的損益!損益計算器必不可少

「最近股市好像不錯,我那支股票好像漲了不少!」這句話是不是常常出現在你和朋友的聊天中?

但是,「好像漲了不少」究竟是多少?扣掉手續費、交易稅之後,你實際放進口袋的又有多少?如果這些問題你都只能含糊帶過,那麼你可能正一步步掉入「瞎忙活」的陷阱!

所以本站提供了一個超好用的損益計算器,讓你輕輕鬆鬆算出自己賺多少錢還是虧多少錢!

計算器的數字怎麼填

別緊張,早就幫你整理清楚了,照著填就沒問題:

原文中文意思說明
Instrument交易商品要交易的貨幣對,例如 EUR/USD
Forex / Crypto市場類別勾選你從事的市場類型(外匯或加密貨幣)
Deposit Currency存款貨幣你的帳戶基準貨幣/盈虧將以此貨幣計算,例如 AUD(澳幣)
Position Direction交易方向選擇是「買入(Buy)」還是「賣出(Sell)」
Trade Size (Lots)交易手數下單數量,以手(Lot)為單位(1 手 = 100,000 單位)
Lots / Units手數 / 單位選擇交易量是以「手數」或「單位」表示
Open Price開倉價格建倉(進場)時的價格
Close Price平倉價格出場(結束交易)時的價格
AUD/USD Price匯率AUD/USD 當前匯率,用來將盈虧轉換為澳幣
Units of 1 Lot每手單位一手代表的基礎貨幣單位,通常為 100,000
Calculate計算按下按鈕可算出此次交易的盈虧
Profit/Loss盈虧結果計算後顯示交易所產生的利潤或虧損

損益計算器是什麼?不只是加減乘除這麼簡單!

所謂「損益計算器」(Profit and Loss Calculator,簡稱P&L Calculator),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幫助你計算投資項目究竟是賺錢還是虧損,以及賺了多少或虧了多少的工具。

「等等,這不是國小數學嗎?買進成本減掉賣出收入,不就是損益?」你可能會這麼想。理論上是這樣沒錯,但實際的金融交易中,還會牽涉到許多額外的費用,例如:

  • 手續費:買進和賣出股票或基金時,券商或平台會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
  • 交易稅:在台灣,賣出股票時政府會課徵證券交易稅。
  • 其他雜費:根據不同的投資商品,可能還有其他如融資利息、融券費用等等。

如果忽略了這些「隱形成本」,你看到的「帳面獲利」可能跟實際的「淨獲利」有天壤之別。我記得剛開始投資股票時,有一次看到某支股票漲了5%,心裡樂滋滋地賣掉,以為自己賺了一筆。結果月底對帳單來了才發現,扣掉來回的手續費和交易稅後,幾乎沒賺,甚至還小虧一點點!那種感覺,就像是辛苦工作了一個月,結果薪水小偷是你自己一樣懊惱。

損益計算器,就是一個能幫你把所有這些相關成本都納入考量,精算出「淨損益」的實用工具。它可以是一張簡單的Excel表格,也可以是券商交易軟體內建的功能,或是網路上的線上計算器。

損益計算器的運作方式:數字背後的邏輯

  • 買入總成本 = (買入價格 × 數量) + (買入價格 × 數量 × 手續費率)
  • 賣出總收入 = (賣出價格 × 數量) – (賣出價格 × 數量 × 手續費率) – (賣出價格 × 數量 × 交易稅率)
  • 淨損益 = 賣出總收入 – 買入總成本
  • 報酬率 = (淨損益 / 買入總成本) × 100%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開一家小吃攤: 買入價格就像是食材成本,賣出價格是你的售價,數量是賣出的碗數。手續費和交易稅就像是店租、水電瓦斯費。損益計算器就是幫你結算,扣掉所有開銷後,你這個月到底是賺錢還是做白工。

為何損益計算器對你如此重要?告別「佛系投資」的迷茫!

在這個人人都想透過投資增加被動收入的年代,損益計算器扮演的角色遠比你想像的更關鍵,尤其對於我們這些努力在市場中尋找機會的散戶投資者。

1. 清晰的績效現形:別再自己騙自己

沒有精確的損益計算,你很容易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可能某幾筆交易賺了錢,你就覺得自己是股神再世,卻忽略了其他虧損的交易,或是那些被交易成本吃掉的利潤。損益計算器能冷冰冰地呈現最真實的數字,讓你清楚看到自己整體投資組合的健康狀況。

2. 優化投資策略的基石:從數字中找答案

定期計算並檢視你的損益,可以幫助你發現投資策略中的優缺點。例如,你可能會發現:

  • 短線頻繁交易,雖然偶有獲利,但累積的手續費和交易稅非常驚人,侵蝕了大部分利潤。
  • 某些特定產業或類型的股票,你的勝率特別高或虧損特別嚴重。
  • 你的停損點設定是否過於寬鬆,導致小虧損變成大窟窿。

這些洞察,都是你調整和優化未來投資策略的重要依據。

3. 風險管理的警報器:守住你的辛苦錢

「賺多少」固然重要,但「虧多少」更是投資能否長久的關鍵。透過損益計算,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每一筆交易的潛在風險。例如,在設定交易計畫時,你可以預先計算如果價格不如預期,觸及停損點時,你會實際虧損多少金額。這種預先的風險評估,能讓你更有紀律地執行停損,避免情緒化操作。

4. 提升投資心理素質:讓數據說話

市場波動時,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影響。看著帳面一片紅(虧損)或一片綠(獲利),都可能做出不理性的決策。損益計算器提供的客觀數據,可以幫助你冷靜下來,專注於長期的投資目標,而不是被短期的市場噪音干擾。

FAQ:損益計算新手常見問題

Q1:我是投資新手,看到數字就頭痛,損益計算器會不會很複雜難用?

A1:完全不會!現在大部分券商軟體都有內建損益試算功能,你只要輸入買賣價格和股數,它就會自動幫你把手續費、交易稅都算好。網路也有很多介面友善的線上計算器,操作非常直觀。重點是養成「先算再買賣」的習慣,而不是去鑽研複雜的公式。

Q2:我有多個證券帳戶,買賣不同股票,怎麼統一計算總損益比較方便?

A2:如果你有多個帳戶或多種投資商品,建議可以使用Excel或Google Sheets建立一個總的投資紀錄與損益追蹤表。你可以設計欄位記錄每次買賣的日期、標的、價格、數量、手續費、稅金,然後用公式自動計算單筆損益和累計總損益。市面上也有一些投資記帳APP支援匯入多家券商的對帳單,能更方便地整合管理。

Q3:計算出來的「未實現損益」一直變動,我應該很在意它嗎?

A3:「未實現損益」是指你還持有的股票或基金,其帳面上的價值變動。它確實會隨市場波動,但它不代表你最終的賺賠。更重要的是你的投資策略和對該標的長期價值的判斷。頻繁在意未實現損益的短期跳動,容易影響心情,做出錯誤決策。建議定期檢視,但不必過度焦慮。

Q4:如果我發現某筆投資虧損了,應該馬上賣掉,還是繼續放著等它漲回來?損益計算在這能幫上什麼忙?

A4:損益計算本身不能直接告訴你該不該賣。但它可以幫你量化虧損的程度。例如,你可以設定一個自己能承受的最大虧損比例或金額(停損點)。當虧損達到這個點時,就應該理性評估:當初買進的理由是否還存在?市場是否有更壞的變化?如果情況改變,即使虧損也要考慮賣出,避免虧損擴大。這需要結合你對個股或市場的分析,損益計算是輔助決策的工具。

Q5:除了股票,如果是買基金或ETF,損益計算方式一樣嗎?

A5:基本原理相似,都是「賣出淨收入」減「買入總成本」。但細節上,基金可能會有申購手續費、贖回手續費、經理費、保管費等內扣費用(這些會反映在淨值中)。ETF在台灣賣出時交易稅是0.1%,也比股票的0.3%低。使用計算器時,要選擇對應的商品類別,或確認相關費率是否已正確設定。
損益計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