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圓為何回軟?美元反攻與技術面剖析
各位投資朋友大家好!身為一個長期關注匯市,特別是日圓和美元這對重要貨幣組合的老司機,這陣子市場的波動真的讓人有點眼花撩亂。就在前兩天,日圓兌美元還看似有站穩腳步的跡象,結果呢?啪!一聲,日圓又開始回軟了。
這波回軟其實也不算意外,背後有幾個原因在推動。首先,美元在全球匯市中似乎找到了一點支撐。美元指數(DXY)趨於穩定,主要原因是市場還在仔細評估美國聯準會(Fed)未來的政策路徑。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最近的發言,透露出一種謹慎的「觀望」態度,雖然市場期待降息,但他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時程表,這種不明朗反而讓美元沒有立即大幅下跌的壓力。
回頭看看日圓兌美元(USD/JPY)的走勢圖,你會發現它在技術面上也是有跡可循的。最近USD/JPY從一個重要的支撐位附近反彈,這個支撐位恰好落在21日指數移動平均線(21-day EMA)附近。這條線通常被視為短期趨勢的重要參考,價格從這裡彈起來,技術上來說是個偏向看漲的信號。目前USD/JPY大概在145.75附近交易,單日上漲了約0.45%,這就說明美元相較於日圓又變強了一些。
除了美元本身的穩定,日圓回軟也跟日本國內的情況有關,特別是圍繞著日本央行(BoJ)的未來政策。市場對日本央行接下來會怎麼走,充滿了各種猜測和謹慎情緒,而這種不確定性,往往不利於日圓走強。
日本央行內部分歧大解密:升息步調誰說了算?
老實說,最近看到日本央行(BoJ)6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的意見摘要,我覺得就像在看一場政策辯論會,而且是那種意見不太一致的辯論會。這份摘要揭露了董事會成員對於未來加息的時機和幅度,確實存在不小的分歧,這直接影響了市場對日圓的信心。
摘要裡有幾種不同的聲音:
- 維持現狀派(偏鴿派):有些委員認為,外部環境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加上日本國內經濟還沒完全恢復元氣,有點疲軟的跡象,所以應該維持目前的寬鬆政策,再觀察一陣子比較安全。
- 逐步收緊派(偏鷹派):另一部分委員則覺得,日本國內的通膨壓力似乎是持續存在的,而且企業加薪的幅度也比以前大,這些跡象都支持日本央行應該考慮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了,不能等太久。
雖然有分歧,但委員們普遍同意一點:任何加息的決定,都要看日本未來的經濟和物價前景是不是真的按照預期實現了。而且,目前大家普遍還是傾向先維持現有的寬鬆立場。
不過,有位董事會成員田村直樹先生,他的觀點就顯得比較「鷹派」一點。他建議日本央行應該考慮「及時」加息,因為他認為日本的通膨可能比大家預期的更早達到2%的穩定目標。這種聲音出來,確實會讓市場覺得日本央行內部並非鐵板一塊。
但最關鍵的還是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的態度。他最近再次確認,日本央行要等到「確信」通膨穩定在2%目標附近時,才會考慮再次加息。這句話聽起來好像跟以前差不多,但它的重點在於「確信」這兩個字,意味著短期內,植田行長對於快速再次升息是持謹慎態度的。這種謹慎態度,對想要看到日圓因為升息而走強的市場來說,無疑是潑了一盆冷水,成了壓抑日圓的潛在因素。
你可能還記得,前陣子日本公布的第一季度GDP數據其實比預期來得好(雖然只是持平,但好於原本預期的負成長),這個數據本來應該對日圓有點提振作用。結果呢?被植田行長的謹慎評論一抵銷,那點樂觀情緒也就煙消雲散了。
總的來說,市場普遍預期日本央行在即將到來的6月會議上,政策利率大概率會維持在0.5%不變。大家更關注的,反而是日本央行會怎麼調整買進國債的規模和速度。這也是一種「隱性」的緊縮訊號,雖然沒有直接升息那麼戲劇化,但同樣牽動市場神經。
美聯儲的「觀望」策略與數據信號
另一邊廂,美國聯準會(Fed)這邊的戲碼也沒停過。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最近的證詞,重申了他的「觀望」立場。他說目前還需要更多數據來確認通膨持續下降的趨勢,所以在降息這件事上不急著做決定。
不過,市場可沒這麼淡定。最近美國一些經濟數據表現疲軟,像是消費者信心指數就比預期來得弱。這類數據讓市場覺得,美國經濟可能正在放緩的路上,這會增加聯準會需要降息來支持經濟的壓力。所以,即使鮑威爾嘴上謹慎,但市場對於聯準會今年會降息的希望反而因此鞏固了,不少人甚至預期今年內可能會降息兩次。
市場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升溫,理論上會削弱美元的吸引力,因為美元資產的收益率可能下降。這股力量多少抵銷了前面提到的,美元因不確定性而獲得的支撐。可以說,美元目前是在「聯準會可能降息」的壓力和「鮑威爾尚未明確表態」的支撐之間拉鋸。
接下來,市場正瞪大眼睛,緊盯著美國即將公布的幾個重要數據,尤其是美國第一季度GDP的第二次估計(看看經濟放緩的程度是否更明顯)以及聯準會最關心的通膨指標——核心PCE數據。這些數據的表現,將是判斷聯準會下一步行動的重要依據,當然也會對美元走勢產生直接影響。
日美央行政策分歧:美元/日圓的終極驅動器
各位朋友,如果你要問我,到底是什麼最根本地決定了美元兌日圓匯率的長期走勢?我的答案絕對是:美國聯準會和日本央行之間持續存在的貨幣政策分歧!
想想看,過去十幾年(從2013年到2024年),日本央行實施了超大規模的貨幣寬鬆政策,基本上是把利率降到接近零,甚至負利率,還大量印鈔買債。而同一時期,美國聯準會雖然也有寬鬆的時候,但在應對通膨時,升息的腳步可比日本央行快多了。這種巨大的利率差距,就像一個磁鐵,吸引著資金從低利率的日圓流向高利率的美元資產,這就是所謂的「利差交易」(Carry Trade)的邏輯。利差越大,資金流向美元的動力就越強,日圓也就越容易貶值。
雖然最近日本央行開始逐步退出超寬鬆政策,而市場又開始預期聯準會可能降息,理論上這兩股力量應該會讓日美之間的利差縮小,對日圓形成支撐。但就像前面提到的,日本央行在再次升息這件事上非常謹慎,行長植田的態度比較偏向「等等看」。所以,這個利差縮小的速度和幅度,目前看來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快或那麼大,這就使得日本央行的「溫和」政策,在與美聯儲潛在的降息預期拉鋸時,並沒有展現出足夠的力量來強力推升日圓。
除了央行政策這個核心因素,還有其他一些外圍因素也在影響著這對貨幣的表現:
- 避險需求:日圓通常被視為一種避險資產。當全球市場情緒緊張,比如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像最近的中東局勢),或是金融市場出現大的不確定性時,資金可能會為了規避風險而買入日圓,推升日圓匯率。美元在某些情況下也是避險資產,但它的避險屬性更多時候跟美國自身的經濟實力或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有關。
- 商品價格:油價的變動也會間接影響匯率。比如油價飆升,理論上對美國這樣的石油生產國(雖然也消費)有利,對石油進口國如日本和歐洲不利。但這也會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例如G7討論要限制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的計劃,這會讓油價走勢變得複雜。
- 貿易與地緣政治事件:像中東停火的持久性、美中貿易談判的進展,這些都會影響全球的風險情緒。如果局勢緩和,市場風險偏好上升,日圓這種避險資產的需求就可能下降;反之則可能上升。
面對這樣複雜多變的匯市,找到一個可靠的交易夥伴就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當你想要參與美元/日圓這類波動較大的貨幣對交易時,一個受到嚴格監管的平台,能提供穩定的交易環境、豐富的市場資訊以及良好的客戶服務,會讓你的交易之路順暢許多。像Moneta Markets 億匯這樣受到嚴格監管的平台,就提供了多種交易工具和資源,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和參與全球金融市場。他們的平台設計通常也比較直觀易用,無論是新手還是有經驗的交易者,都能比較快地上手。
2025 展望:哪些訊號不能錯過?
雖然我們現在看的是近期市場的反應,但投資總是得展望未來。對於美元兌日圓這對貨幣組合來說,進入2025年(以及接下來幾個月),有幾個重要的訊號是我們不能錯過的:
- 美國聯準會的態度:鮑威爾主席以及其他聯準會官員後續的發言會非常關鍵,他們對經濟前景、通膨路徑以及降息時機的任何暗示,都會立即影響市場對聯準會政策的預期,進而牽動美元。
- 美國經濟數據:特別是前面提到的核心PCE通膨數據,還有就業數據、零售銷售等,這些都是聯準會做決策的重要依據。如果通膨數據顯示下降趨勢停滯甚至反彈,那降息預期就可能延後,支撐美元;反之,如果數據顯示經濟活動明顯放緩,那降息的可能性就更高,對美元不利。
- 日本央行的行動:雖然植田行長表示謹慎,但日本央行內部「及時加息」的聲音如果越來越大,或者經濟和通膨數據強勁到讓日本央行無法忽視,那日本央行提前升息的機率就會增加。此外,關注日本央行如何調整國債購買計畫,這也是觀察其政策走向的窗口。
- 日本經濟數據:尤其是像東京CPI這樣的領先指標,以及全國性的CPI數據,它們會直接影響市場對日本通膨前景的判斷,進而影響日本央行的政策預期。
- 全球風險情緒:持續關注地緣政治熱點(如中東、俄烏戰爭)以及全球貿易關係(如美中關係)。這些事件的發展,可能會突然改變資金的流向,引發避險需求,對日圓產生影響。
總結來說,美元兌日圓的下一步走向,就像一場由兩大央行主演,全球經濟數據和地緣政治為輔的大戲。誰的政策信號更明確?誰的經濟數據更出乎意料?誰能更有效地應對通膨或經濟放緩?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是決定這對貨幣未來方向的關鍵。
核心詞彙小教室:鷹派 vs 鴿派
在財經新聞裡,你常常會聽到「鷹派」和「鴿派」這兩個詞,它們是用來形容央行官員或整體央行立場的:
- 鷹派 (Hawkish):傾向於優先控制通膨,即使這可能犧牲一些經濟增長。鷹派官員通常支持提高利率或採取其他緊縮貨幣政策。你可以想像老鷹銳利的眼神,緊盯著通膨這個目標。
- 鴿派 (Dovish):傾向於優先支持經濟增長和就業,即使這可能導致通膨稍微升高。鴿派官員通常支持降低利率或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你可以想像鴿子溫和的形象,對經濟放緩比較敏感。
所以,當我們說日本央行內部有「鷹派」聲音,就是指有人認為應該更快地升息來抑制通膨。
避險資產:為何日圓常被提及?
日圓常被認為是一種主要的避險資產,理由有幾個:
- 長期低利率: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日本的利率水平遠低於其他主要國家。這使得借入日圓成本很低,投資者可以借入日圓再去投資其他高收益資產(這就是前面提到的利差交易)。當市場恐慌時,這些投資者會平倉,也就是買回日圓來償還借款,這種買盤會推升日圓匯率。
- 巨額的對外淨資產: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之一,擁有龐大的海外資產。在危機時刻,日本投資者傾向於把這些海外資產轉換回日圓匯回國內,這也會增加日圓的買盤。
- 穩定的國內環境:相較於一些政經不穩定的國家,日本通常被視為國內政經環境比較穩定的國家。
不過,避險資產的地位並非一成不變,有時候美元也會扮演避險角色,尤其是在全球金融體系面臨系統性風險時,大家還是會湧入美元這個全球儲備貨幣。所以,在不同情境下,日圓和美元的避險吸引力也會有所消長。
影響美元/日圓匯率的關鍵因素速覽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列出影響這對貨幣組合的一些關鍵因素及其可能的影響方向:
影響因素 | 對 USD/JPY 匯率的可能影響 | 簡要說明 |
---|---|---|
美聯儲升息預期升高 | 上漲 (美元升值) | 美元資產吸引力增加,資金流入 |
美聯儲降息預期升高 | 下跌 (美元貶值) | 美元資產吸引力下降,資金流出 |
日本央行升息預期升高 | 下跌 (日圓升值) | 日圓資產吸引力增加,利差縮小 |
日本央行維持寬鬆/降息預期 | 上漲 (日圓貶值) | 日圓資產吸引力下降,利差擴大 |
美國經濟數據強勁 | 上漲 (美元可能因升息預期或信心增強) | 可能支持美聯儲鷹派立場或增強美元信心 |
美國經濟數據疲軟 | 下跌 (美元可能因降息預期或信心減弱) | 可能支持美聯儲鴿派立場或削弱美元信心 |
日本經濟數據強勁 | 下跌 (日圓可能因升息預期或信心增強) | 可能支持日本央行鷹派立場或增強日圓信心 |
日本經濟數據疲軟 | 上漲 (日圓可能因寬鬆預期或信心減弱) | 可能支持日本央行鴿派立場或削弱日圓信心 |
市場避險情緒升高 | 下跌 (日圓被視為避險資產) | 資金可能流向日圓規避風險 |
市場風險偏好上升 | 上漲 (避險需求下降) | 資金可能流出日圓,追逐風險資產 |
油價飆升 | 傾向於上漲 (利好美元,利空日圓) | 美國是石油生產國,日本是主要進口國,影響貿易帳和通膨 |
結論:多重因素交織下的日圓與美元
總結一下,日圓兌美元近期的走勢,確實是反映了多重複雜因素的交互作用。一方面,日本央行內部對於何時、以何種速度退出超寬鬆政策存在猶豫和分歧,行長植田的謹慎態度更是壓制了市場對日圓的短期樂觀預期。另一方面,美國聯準會雖然口頭上保持觀望,但經濟數據的變化以及市場對其降息的期待,又為美元的下一步走向增加了不確定性。
政策利率方向上的分歧,依然是影響美元/日圓匯率的核心主線。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全球經濟數據的發布、地緣政治事件的演變以及重要貿易談判的進展。這些外部因素都可能透過影響市場的風險情緒和資金流向,間接或直接地對日圓和美元的相對強弱產生影響。
展望未來,在美國GDP修正值、核心PCE通膨數據,以及日本東京CPI等關鍵數據揭曉之前,市場預計會保持相對謹慎。這些數據將是判斷美聯儲和日本央行未來政策路徑的重要拼圖。對於投資人來說,這段時間可能需要更密切地關注這些指標,並隨時準備應對潛在的市場波動。在這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的匯市裡,保持警覺並依賴可靠的資訊和工具,是 navigating 的不二法門。
為什麼最近日圓兌美元會走弱?
日圓走弱主要受幾個因素影響:首先,美元在全球匯市中相對穩定,因市場仍在評估美聯儲的政策前景。其次,日本央行內部對於未來加息的時機和幅度存在分歧,且行長植田對近期再次加息表達了謹慎態度,這削弱了市場對日圓升值的預期。政策上的謹慎態度抵銷了優於預期的日本經濟數據對日圓的提振作用。
美國聯準會的政策對美元/日圓有什麼影響?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是影響美元,進而影響美元/日圓匯率的關鍵因素。如果市場預期美聯儲會升息或維持高利率,會增加美元資產的吸引力,推升美元兌日圓。反之,如果市場預期美聯儲會降息,美元吸引力下降,可能導致美元兌日圓下跌。目前市場正在評估美聯儲今年的降息時程,這為美元走勢帶來不確定性。
日本央行內部對政策的分歧意味著什麼?
日本央行內部對政策的分歧,體現了在退出超寬鬆政策的過程中,對於經濟和通膨前景判斷的不同。部分委員認為持續的通膨和工資增長支持及時收緊,而另一些則因外部不確定性和經濟疲軟而傾向謹慎。這種分歧增加了市場對日本央行未來政策路徑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難以預測下一次加息的時間點,從而壓制了日圓因政策正常化而獲得的潛在支撐。
除了央行政策,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美元/日圓匯率?
除了美聯儲和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及其造成的利差變化外,還有多種因素影響美元/日圓。這包括:全球經濟數據的表現(如GDP、通膨、就業)、市場的避險情緒(在不確定時期資金可能流入被視為避險資產的日圓或美元)、地緣政治事件(如中東衝突、大國貿易談判)以及商品價格(如油價)的波動。
- 不只玉米餅:墨西哥披索匯率背後的大國博弈與新機遇 - 2025 年 7 月 3 日
- 揭密美元升息大衝擊:台灣資產、股市、物價與你的荷包全攻略 - 2025 年 7 月 3 日
- 別再盲猜!2025美元技術分析,預見未來方向與交易機會 - 2025 年 7 月 3 日